宜宾市政府网站集约化站群
干部培训 当前位置:首页>干部培训
三江逐浪行——宜宾市第34期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培训侧记

万物复苏满目春,正是潮起扬帆时。

3月3日,正逢九九艳阳天。宜宾市委党校(宜宾行政学院、宜宾社会主义学院)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举行。与往年有所不同,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、党校(行政学院、社会主义学院)校(院)长毕胜在开学典礼上专门围绕“改革”二字进行了阐述。

“必须进一步提高破题能力,激发创新活力,自觉担当起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的重任”。

“要练就洞察问题的敏锐,以求实之心思改革”。

“要激扬直面问题的勇气,以担当之姿谋改革”。

“要找准解决问题的方法,以创新之道善改革”。

“要保持常抓不懈的韧劲,以严实之风抓改革”......

这既是入学动员令,也是学习总要求。刚刚入学的第34期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(以下简称“县干班”)的学员们,全神贯注、笔耕不辍。

如何跳出宜宾看宜宾,找差距、找短板?如何切身体会群众最关心的问题,真正做到人民有所呼、改革有所应?如何破除阻碍宜宾现代化建设的思想观念障碍和体制机制弊端,一步一个脚印推进,一点一滴落实?

学员们边记录边思考,此次学习的目标愈加清晰。

山河为卷、改革为笔。

此次为期一个月的县干班,重任在肩、使命如磐。

奠思想之基
 校改革之航  

思想是行动的先导,筑牢理论根基方能校准改革航向。

对于县干班的学员们来说,面对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、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复杂局面,亟需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,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、新观点、新论断,通过科学理论“铸魂”,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改革实践中辨明方向、站稳立场。

“实践证明,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,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,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。”

3月5日清晨,在主持人的带领下,学员们齐声诵读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“重要法宝”》,声音铿锵有力,响彻校园。

“我觉得,读书,就是要读出声音来,只有以澎湃激昂的深情、铿锵有力的语调,才能将书本上沉寂的铅字篇章跃动为灵动的旋律,让这些经典文字在诵读间浸润灵魂,隽永绵长。”谈到经典诵读,珙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学员何丽英如是表示。

晨读只是学员们“铸魂”的方式之一,大家立足学深悟透、知行合一,构建起“深学—细研—践悟”三位一体学习体系,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
沉浸式研学原著,深挖理论富矿。学员们以学思践悟的执着、求知若渴的热忱,将《习近平著作选读》等权威著作作为“枕边卷”“案头书”,利用晚间自习等时段逐字逐句研读经典,在“读原著—划重点—写批注”的闭环学习中,深刻体悟思想精髓,汲取奋进动能。

靶向式专题授课,解码实践方略。依托四川省委党校、全市专家学者等智库资源,围绕“理论溯源”与“实践落点”双轴发力,通过理论阐释、案例教学、情景推演等多元形式,引导学员立足宜宾发展定位、岗位职责和现实难题,系统梳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战略思维、破题方法和实践路径,实现从“学理论”到“用方法”的能力跃升。

互动式思想碰撞,激荡破局智慧。县干班开展“学员微论坛”“品读党史书籍,重温峥嵘岁月”读书分享会等多次交流研讨,学员们立足自身岗位,认真撰写提纲,交流学习体会,让学习更有深度、更富成效。

这场贯穿培训全程的思想淬炼,让学员们深切体会到:唯有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血脉、植入实践,才能把准改革攻坚的“指南针”,找到破解复杂矛盾的“金钥匙”。

寻创新之路
 问改革之道  

改革,改的是旧路,革的是旧疾。

没有创新,改革就无从谈起;没有创新,改革就不会有真成效。可以说,创新就是改革的生命,是改革最本质的要求。

如果把辛亥革命看作是一场创新的话,那么“打响第一枪”的武汉无疑在百余年前就涌动着创新的基因。3月23日,学员们赶赴此地寻根问道。

先访武汉革命博物馆。这里有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。98年前,也是三月,在毛泽东的倡议下,国共两党在武昌共同创办的这所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正式开课,这在当时来说,也开历史先河。来自全国17个省的800余名青年人,汇聚此地,进行了为期3个多月的集中学习。学习结束后,他们带着革命的火种奔赴全国各地,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掀起土地革命风暴的中坚力量。也是在这里,毛泽东完成那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,在《报告》中,毛泽东经过调查研究后创新性地指出,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体,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。这一论断,不仅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,也为后续的土地改革和社会变革奠定了理论基础。

市商务局副局长、学员李勇感慨:“百年前的革命者已懂得,实事求是是创新的基础,今日的改革攻坚,更需在务实的基础上,以务实的行动落实创新。”

再到武汉光谷学长飞光纤。这是一家全球光纤光缆行业的领军企业,2013年7月和2018年4月,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来到该企业,关心该企业的创新发展。

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、工会主席张光华告诉学员们,公司成立之初,他们从零起步,只能靠市场换技术。工艺、装备、备品备件以及原材料,都要依赖国外进口,甚至维修人员使用的扳手和螺丝钉都要从国外采购。一个备件要更换,都需要提前几个月做规划,成本高、周期长,这就是典型的“卡脖子”。要突破“卡脖子”难题,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
2013年7月21日,正是在技术攻关最吃紧的时候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飞公司光纤拉丝车间,了解光纤预制棒被熔化拉丝的过程。总书记指出,我们是一个大国,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。

因此,7月21日定为长飞的“科创日”,旨在牢记嘱托,不断加快创新发展,实现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。截至目前,长飞已发布国际标准20余项、累计获得国内外专利1000余项。

在武汉大学的校园里,deepseek、大数据、云计算……被反复提及,大家一字一句认真聆听讲授,细细感悟这座创新之城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,开拓宜宾未来的发展思路。

“在武汉学习期间,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武汉这座城市文化中那种‘敢为天下先’的首义精神,这和宜宾‘我住长江头,干事争一流’的上游精神有不谋而合之处。”筠连县委组织部部长、学员彭强说,“在创新上,我们应该和武汉一样,有一种逐立上游当龙头的责任,更应是一种自觉的、自然而然的精神追求。”

立民生之本
 验改革之效  

时代是出卷人,我们是答卷人,人民是阅卷人。

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,这是改革的逻辑起点、价值旨归。

因此,立足民生思改革,立足民生学改革被放在了课程表上重中之重的位置。

教育、住房、就业、养老、医疗,无一不是民生所望,正是检验改革成果的“试金石”。在前往宜宾三江新区的实地考察中,学员们经历了一场以民生为本的“改革实践课”,从教育强基到安居保障,从就业兴业到康养服务,从医疗提质到幸福共享,每一项改革举措都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智慧。

教育强基,为未来蓄力。教育是民生之基,更是发展的长远之计。走进宜宾市三中三江校区,一座占地238亩的现代化教育综合体拔地而起,其“两自一包”办学模式和“初高一体化”创新实践,不仅实现了“家门口上好学”的群众期盼,更以17.32亿元的投资、4500个初高中学位的增量,更为区域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写下生动注脚。教育改革的逻辑,在于以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使命,托举起千万家庭的希望。

安居惠民,筑温暖港湾。“住有所居”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基本向往。高铁东站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(青年梦享城)以20.8万平方米的体量,打造集居住、商业、办公于一体的青年安居社区。7.2万平方米的青年大院住房、2.2万平方米的公寓,为数千名新市民、青年人提供了“拎包入住”的便捷选择。项目从基坑开挖到主体封顶的每一步推进,都折射出政府以真金白银兑现“宜居和美”承诺的决心。住房改革的价值,在于让住房从“生存空间”升华为“幸福港湾”。

就业兴业,架供需桥梁。就业是民生之本,更是发展之要。宜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“宜就业”驿站,以“现场+云端”双线服务,架起企业与人才的精准对接桥梁。105场招聘会、6.1万余个岗位、1.5万人次意向达成,特别是为四川时代、时代吉利等企业“量身定制”的88场专场招聘,不仅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,更让劳动者在“一条龙”服务中实现体面就业。零工市场的3800余个灵活岗位、640余份求职登记,更是以“冷可取暖、渴可喝水”的暖心细节,诠释了就业改革对“每一个个体”的尊重与关怀。

康养提质,绘幸福晚景。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乐,是民生幸福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三江新区康养中心通过5.41万平方米的智慧医养空间,为303张床位注入了“有温度”的服务内核。欢乐影院、书画室、创意空间等多元场景,不仅让100余名入住老人享受高品质晚年生活,更通过社区开放实现“三位一体”养老服务体系的全覆盖。智慧平台的健康管理、精准照护,让养老从“生存保障”迈向“品质生活”。康养改革的深意,在于用科技与人文的双重关怀,守护“夕阳红”的尊严与幸福。

医疗升级,护生命安康。医疗是民生之需,更是健康中国的基石。作为川南地区医疗高地,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临港院区将新增床位2000张,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“华西标准”的优质服务。从硬件扩容到软实力提升,医疗改革的每一步都在缩短“看病难”的距离,延长“健康寿命”的刻度。

“教育、住房、就业、养老、医疗,每一项改革都是对民生诉求的真诚回应,每一个数据都是对‘人民阅卷’的郑重答卷。”考察结束后,屏山县委宣传部部长、学员杨相武表示,“三江新区的实践表明,唯有立足民生、聚焦痛点,改革才能直抵人心;唯有以实效为尺、以人民为镜,改革方能行稳致远。新时代的领导干部,当以此次现场教学为起点,将‘民生温度’融入治理实践,让改革的红利化作百姓脸上更灿烂的笑容、心中更踏实的幸福。”

一个月的淬火锤炼,四十八名县级干部在思想洗礼中筑牢信仰之基,在红色足迹里赓续精神血脉,在实践熔炉内锤炼过硬本领。此刻,带着《习近平著作选读》中的理论滋养,带着首义精神的力量感召,带着民生改革的创新启迪,学员们即将重返改革发展主战场。

学员们纷纷表示,站在新的起点上,将以“闯”的魄力打破思维定式,以“创”的智慧破解发展瓶颈,以“干”的担当书写为民答卷。在宜宾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征程中,跑出加速度、干出新精彩!

且看今日三江两岸,潮涌千帆竞,逐浪正当时!